智慧管廊解决方案
实现对供电、消防、通风、排水等系统的智能管理

方案背景
按照《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》(国发[2013]36号)和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》(国办发[2014]27号)有关部署, 要在做好试点的基础上,总结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,逐步提高城市道路配建地下综合管廊的比例;到2020年,要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;要立足于实际,加强顶层设计,积极有序推进,发挥市场作用,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。
目前,科技部、建设部均把综合管廊作为新城建设、旧城全面改造的一项市政管线综合布置的新科技,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建设。


需求分析
综合管廊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,不仅要设计合理的管舱,使得城市服务管道入廊,比如:天然气管道、热力管道、给水管道、再生水管道、雨水管道、电力电缆、通信线缆、广播电视等等,还要涵盖消防、供电、照明、监控与报警、通风、排水等设施。
应用地下管线监控预警技术,实现智能监测预警、有害气体自动处理、自动报警、防爆、井盖防盗等功能,提高管廊安全管理效能,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,这些都是对智慧管廊系统的要求。


方案设计
智慧管廊既要实现系统的安全、稳定运行,又要实现对供电、消防、照明、通风、排水等系统的“集中管理”。智慧管廊解决方案可分为四部分:
感知层:应用数据采集技术,实现电力、给水、通信、能源等的数据采集系统。
传输层:由环网光纤、无线传输模块提供有线、无线通信等可靠传输。
处理层:建立管廊监控与报警统一管理平台,集成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、安全防范系统、通信系统、预警与报警系统、地理信息系统等五大核心模块,实现系统的分布式应用和纵向深入。
应用层:应用主流的web架构实现互联网门户服务系统。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和相关管线单位(给水、电力、燃气、通信、供热)的管线运行情况会影响到管廊整体安全或其他专业管线安全运行,因此,在应用层要对相关管线单位提供通信接口,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联动。
